一、技术参观路线及日程安排
参观日期:2025年7月11日
参观路线:乘坐京张高铁新型复兴号列车体验时速350公里中国速度,并参观太子城车站和站前广场。
行程安排:08:10-08:30,参观人员集合 (国家会议中心 E21 门 )
08:30-09:10,乘坐大巴前往清河站
09:10-09:30,清河站进站上车
09:30-10:25,乘坐智能高铁列车前往太子城站
10:25-11:20,太子城站技术参观
11:20-11:30,太子城站进站上车
11:30-12:25,乘坐智能高铁列车返回清河站 (途中用餐)
12:25-13:20,乘坐大巴返回国家会议中心,结束行程
二、技术参观须知
1.国家会议中心前往清河站大巴发车时间为8:30,请您在此时间前到国家会议中心E21门集合,凭技术参观证件及火车票参加活动。
2.清河站 - 太子城站,车次为G9981,开车时间为9:30。
3.太子城站 - 清河站,车次为G9982,开车时间为11:30。
4.请您按照证件上的汽车编号及火车票上的座次就坐,往返车次座位号均是相同的。
5.技术参观活动结束返回国家会议中心时间预计为13:20,为方便技术参观,请不要将大件行李带上车(可寄存在入住酒店),不要携带贵重物品。
6.太子城站气温要比北京市区低,建议您带一件外套。
7.列车全列禁烟,请不要在车厢任何部位吸烟。
8.技术参观期间,如果您有其他问题,可随时向工作人员或志愿者求助。随车医护设在5车厢。
三、京张高铁介绍
(一)京张高铁
京张高铁正线全长172公里,最高设计速度350公里/小时,同步从下花园北站引出崇礼铁路,连接太子城奥运村。京张高铁是中国“八纵八横”高速铁路网中京兰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,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重要交通基础保障设施,开通运营后将北京至张家口的时空距离缩短至一小时以内。京张高铁建设坚持高标准、高质量,缔造“精品工程、智能京张”,续写了百年传奇。
精品工程:中国铁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,围绕“优质、创新、绿色、人文、廉洁”建设目标,将“精心、精细、精致、精品”要求贯穿京张高铁设计施工全过程,打造了独具匠心,文化性和实用性有机结合的重大工程。京张高铁设计新颖、安全可靠、技术先进、品质一流,是集中国高铁建设运营技术和管理水平之大成、经得起历史和运营检验的精品工程,成为了新时代中国铁路建设的典范和标杆。
京张高铁沿线广泛采用降噪工程、绿色建筑,全线大量使用再生能源、光伏发电、新型节能环保光源等新技术及新能源。全线采用跨区间无缝线路、声屏障等技术,进行降噪减振设计,建设绿色环保的高速铁路。
京张高铁坚持人性化设计,优化车站和动车组服务功能配置,改进购票、候车、实名验证、安检等流程,强化无障碍、自助化、信息化服务设施,加强各种交通方式衔接,最大限度方便旅客出行;优化车站建筑方案设计,充分体现奥运主题、中国文化、铁路文化元素,彰显人文气息。
智能京张:京张高铁努力提高在工程建设、运营管理、技术装备、运输服务等方面的智能化水平,向建设中国智慧高铁的目标奋进。
打造智能车站。运用信息化、智能化技术,最大限度为旅客购取票、进出站、同步安检等创造便利条件;采用动静态结合的国际化标识系统,通过站内导航系统和自助服务终端,提供多语种、交互式等信息服务和个人定制的各种延伸服务;采用建筑智能化设计,实现客站设备管理、客流监测、客运指挥智能化。
打造智能列车。采用动车组自动驾驶、运行状态全面实时监控、车地信息实时传输、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等技术,保证列车安全运行,实现动车组维修智能管理。通过车内显示查询终端、智能交互终端设备,为旅客提供人性化、多样化、自助化旅行服务。
打造智能线路。运用感知技术、防灾预警、数据传输、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,推进铁路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智能化,实现对铁路运营状态和运输安全的实时监测、智能分析、科学诊断,全面加强对铁路安全和运输的分析掌控,为设备养护维修提供科学依据。
(二)清河站
清河站位于老京张铁路清河站原址,地下两层、地上两层、局部三层结构,是京张高铁上规模最大的车站,北京北部最大的综合交通新枢纽,站场西侧为城铁13号线专用站台。
多种交通方式零换乘:克服了施工场地狭小、周边建筑密集、环境复杂等困难,将区域内东西方向割裂的城市空间“织补”起来,合理布局高铁、地铁各项功能空间,实现了多种交通方式的零换乘。
仿真建模高质量施工:采用建筑信息模型(BIM)技术建模虚拟预拼装,“搭积木”式施工,在距离城铁13号线最近仅有5米的不利环境下,实现了高精度、高效率作业。
清河站
(三)八达岭长城站
八达岭长城站设在新八达岭隧道内的地下车站,车站地下建筑面积3.98万平方米、最大埋深102米、旅客进出站提升高度62米,各类洞室78个,交叉节点密集,结构复杂。
车站采用叠层进出站通道形式,实现进出站客流完全分离和进出站口均衡布置;采用环形救援廊道设计,具备紧急情况下快速无死角救援的条件。
车站形隐于山,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;站房色调清淡、体块错落堆叠,与巍峨长城相呼应。车站整体既有坚持与守望的厚重内敛,也有开放与融合的质朴大气,将古长城、老京张、新高铁三个重要元素完美呈现。
八达岭长城站
(四)太子城站
太子城站位于京张高铁崇礼支线,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主赛场——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县太子城村,世界上首座接入奥运村的高铁车站。车站注重严寒地区节能设计,通过铝镁锰与钛锌屋面板的有效结合,以及BIM、点云技术的综合运用,打造集约、生态、创新的绿色建筑。
以“尊重自然、融于自然”为设计理念,采用外观与周围山势相呼应的双曲弧线造型,屋面直接落地,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、云水无界的主题。生产生活房屋依山就势、连绵坡顶,与周边环境和总建筑风格协调一致。
太子城站
四、CR400BF-GS列车
CR400BF-GS复兴号技术提升型智能动车组是中国铁路基于成熟复兴号CR400BF平台,深度融合CR450动车组创新技术,通过轻量化、智能化、集成化升级打造的新一代高速列车。其核心目标是提升载客能力、优化旅客体验,同时践行“交通强国”使命,代表中国高铁技术领先水平。
1.外观设计
CR400BF-GS动车组的外观设计以“龙凤呈祥”为主题,灵感源自中华传统文化中的“龙腾四海、凤鸣九天”,寓意着中国高铁肩负起“交通强国、铁路先行”的责任担当。此设计获得中国优秀设计金奖,代表中国高铁首登联合国邮票。
2. 车体动力学
车头造型基于仿生学原理,结合空气动力学性能,采用鹰隼仿生学设计创新设计低阻力流线型车头,对转向架、车顶等区域优化设计,车头阻力降低4%以上,整列运行阻力降低8.8%;融入CR450动车组轻量化车体技术,整备重量减轻4吨,确定优化配置策略与布局,实现综合能耗降低10%以上。
3. 客室内空间优化
客室设计以人民大会堂空间设计为灵感,以曲线为主构建车厢空间,营造“水天一色”的意境,边、沿、角浑然一体,形成人与自然和谐意境。
商务座区域采用“一人一舱”包间设计,独立照明、可调节座椅、私密储物空间;一等座加强腰部支撑和柔软头枕设计,久坐不累;二等座优化了腿部空间,并增设了大件行李存放区,容量提升100%。
基于智能配置动车组,电气柜采用小型化、集成化技术及分散布置,缩减电气柜占用空间,尺寸减小约50%。同时,通过优化厨房为双侧布置,厨房长度减少1742mm,冷藏容积增加155L,减重680kg。
4. 技术创新
进一步开展减振降噪。结合CR450新技术应用,选取新型隔声罩、墙板减振、宽频减振器3项减振方案,选取降噪内风挡结构,进一步降低贯通道区域噪声,客室噪声降低约1dB。
提升智能化服务。基于智能调控技术、多元信息精准推送技术、旅客智能交互等技术,构建“人—机—环境”系统综合设计技术体系,提供了高效能、高品质、个性化的智能化服务。
精准智能运维。研发高压系统、牵引系统、制动系统等七大系统及部件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技术,构建基于PHM系统的“车-空-地”智能运维系统,攻克列车各系统故障诊断预警和预判的监控难题。
CR400BF-GS复兴号技术提升型智能动车组,是“复兴号”家族的技术集大成者,以载客能力提升、空间功能优化、文化自信彰显为核心,重新定义了高铁出行标准。
CR400BF-GS复兴号技术提升型智能动车组